仁慈宽厚的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孔旻仁慈的翻译
原文
淮南孔旻①,隐居笃行②,终身不仕,美节甚高。尝有窃其园中竹,旻愍③其涉水冰寒,为架一小桥渡之。推此则其爱人可知。然余闻之,庄子妻死,鼓盆而歌。妻死而不辍④鼓可也,为其死而鼓之,则不若不鼓之愈也。犹邴原⑤耕而得金,掷之墙外,不若管宁不视之俞也。
注释
①孔旻(mín):字宁极。据王安石《孔处士墓志铭》,孔旻隐居汝州(今河南临汝),他待人宽厚,即使对奴仆也不忍心加重语气说话,粮食、衣物、田地有多余时,就赠送给乡里人,向他借贷而不能归还的,他也不加追问。
②笃行:行为惇厚。笃:忠诚,厚道,坚定。
③愍(mǐn):同“悯”,哀怜,怜悯。
④辍:中止,停止。
⑤邴(bǐnɡ)原:人名,字根矩,又称邴君,东汉北海人,与华歆、管宁齐名,时称三人为一龙,以年龄排序,“谓歆为龙头,宁为龙腹,原为龙尾”。《世说新语》中载有三人事迹,如《德行》篇中有“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而掷去之”,以此认为华歆的德行不及管宁。据此,“得金捉而掷之”的应该是华歆,而不是邴原。但在这条笔记里,沈括将“得金捉而掷之”一事记在了邴原账上,不知所本为何,也许是因为事近而误吧!
译文
淮南的孔旻隐居汝州,为人惇厚仁慈,终身不愿做官,节操美好而高洁。曾有人去偷他家园子里的竹子,孔旻怜悯偷竹子的人要涉水来去太冷了,就架起一座小桥让其顺利通过。由此可以推知孔旻的仁爱之心。不过我听说,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敲起盆子唱起歌来。妻子死了而不中止敲盆子是可以的,但如果是因为妻子死了而敲,反而不如不敲的好。就像邴原耕地时看到一块金子,捡起来以后再扔出墙外,反倒不如管宁那样看都不看的好。
2. 仁慈宽厚是什么意思
仁慈宽厚 平易近人 夏原吉,湖南湘阴人,是永乐、洪熙、宣德三朝的户部尚书。
有一次他巡视苏州,婉谢了地方官的招待,只在旅社中进食。厨师做菜太咸,使他无法入口,他仅吃些白饭充饥,并不说出原因,以免厨师受责。
随后巡视淮阴,在野外休息的时候,不料马突然跑了,随从追去了好久,都不见回来。夏原吉不免有点操心,适逢有人路过,便向前问道:「请问你看见前面有人在追马吗?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236363531」话刚说完,没想到那人却怒目对他答道:「谁管你追马追牛?走开!我还要赶路。
我看你真像一条笨牛!」这时随从正好追马回来,一听这话,立刻抓住那人,厉声喝斥,要他跪著向尚书赔礼。可是夏原吉阻止道:「算了吧!他也许是赶路辛苦了,所以才急不择言。
」笑著把他放走。 有一天,一个老仆人弄脏了皇帝赐给夏原吉的金缕衣,吓得准备逃跑。
夏知道了,便对他说:「衣服弄脏了,可以清洗,怕什麽?」 又有一次,侍婢不小心打破了夏原吉心爱的砚台,躲著不敢见他,他便派人安慰侍婢说:「任何东西都有损坏的时候,我并不在意这件事呀!」因此他家中不论上下,都很和睦的相处在一起。 当夏原吉告老还乡的时候,寄居途中旅馆,一只袜子湿了,命夥计去烘乾。
夥计不慎,袜子被火烧去,夥计却不敢报告;过了好久,才托人去请罪。他笑著说:「怎麽不早告诉我呢?」就把剩下的一只袜子也丢了。
夏原吉回到家乡后,每天和农人、樵夫一起谈天说笑,显得非常亲切,不知道的人,谁以也看不出他是曾经做过尚书的人。 来自/f?kz=90859600。
3. 宽厚仁慈的意思
拼音:kuān hòu rén cí
释义:宽仁慈爱,宽容厚道
造句:
1、海关的职责都一样,但每个国家的风俗不同。有的国家宽厚仁慈,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有的却并非如此
2、多尔衮又暗想,这硕讬到底跟他阿玛一样,为人宽厚仁慈,心眼还实诚。
3、而且无量师兄宽厚仁慈,处世公正,平时对师弟们也非常好,热情和蔼。
4、怎么了很惊讶对吧,可是恨天太过于宽厚仁慈,而薪涵却太过缥缈了,至于逆天就算了。
近义词:
慈祥仁爱
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
反义词:
冷若冰霜
凶暴狠毒
4. 文言文翻译高手来
【原文】魏惠王谓卜皮曰:“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对曰:“臣闻王之慈惠也。”王欣然喜曰:“然则功且安至?”对曰:“王之功至于亡。”王曰:“慈惠,行善也。行之而亡,何也?”卜皮对曰:“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不忍,则不诛有过;好予,则不待有功而赏。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译文】魏惠王告诉卜皮说:“先生听说我的名声在外如何?”卜皮回答说:“我听说大王仁慈惠爱。”魏惠王欣然喜悦地说:“那么我的功业会达到什么程度?”卜皮回答说:“大王的功业是走向灭亡。”魏惠王说:“仁慈惠爱,是行善。行善而走向灭亡,那是为什么呢?”卜皮回答说:“那仁慈的人不忍心,而惠爱的人好施舍。不忍心,那么就不惩罚有过错的人;好施舍,那么就会不等臣子有功就赏赐。有过错不惩罚其罪,没有功业而受到赏赐,虽然灭亡,不也是可以的吗?”
你是否需要了解?
仁者爱人文言文翻译
1. 仁者爱人的原文翻译 译文:孟子说:“君子与常人不同的原因是,君子心中有着不同的思想。君子心存仁爱,礼仪之邦。仁爱别人,礼貌尊重别人。爱人的人,别人就一直爱这个人;尊敬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敬这个人。如果有人以野蛮的态度对待自己,那么君子一定会反省自己:我(对他)一定还有不仁的...
翻译文言文 刘焉传
①刘焉的建议被采纳,自己成为监军使者,担任益州牧,封为阳城侯。②刘焉将州治所转移到绵竹,安抚暴乱的百姓,实行宽厚的政策,暗地里对朝廷怀有二心。译文:刘焉字君郎,是江夏竟陵人,汉鲁恭王的子孙,他的一家在章帝元和年间封到竟陵这个地方,刘焉家是庶出。刘焉目睹了灵帝期间政治不明,社稷危急...
马皇后传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 马皇后传 翻译 译文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是宿州人,仁爱慈善且聪慧明辨,喜欢史书,勤心于内治,空闲时就讲求学习古训。 太祖皇帝(朱元璋)在前殿处理事情,有时非常生气,马皇后等到皇帝回到后宫,常常依据事理委婉地劝解。皇帝的性格虽然严苛,但因马皇后劝阻而能够被减免刑罚的人也有很多。 参军郭景样守卫和州...
管仲鲍叔牙的知己故事文言文
1. 《管仲与鲍叔牙》的文言文翻译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交游,鲍叔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贫困,常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对他很好,没有怨言。 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起来了。 鲍叔于是向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
陈公弼传文言文翻译
陈公弼传,作者苏轼,讲述了陈公弼从中进士到从政为官的主要事迹,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陈公弼传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陈公弼传 苏轼 原文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
诚斋夫人文言文乳翻译
5、宽厚仁慈,勤俭持家,善待下人,言传身教。 参考:百度文库 (\/link?url=sIc8cavZxWCVo-nZgV7ZcvOQ6QQ_VnzDV76643QxTwTBLDj3WBmEI-DYLhU2fgs36XBnpMcHouH-xHAIQQTfrWqGO8Y_KwjJf_WIwQPu8cS) 2. 城斋夫人文言文翻译 【原文】杨诚斋夫人罗氏,年七十有余,每寒月黎明即,诣厨躬作粥一釜,遍享奴婢,然后使...
崔吏部枢夫人文言文的翻译
6. 请帮忙翻译文言文《潘炎妻》 侍郎潘炎在唐德宗时任翰林学士。 受到极为深厚的恩宠。他妻子是刘晏的女儿。 一位京尹有事要见潘炎,一连几天未能见到,便向守门人赠送了三百匹细绢。夫人知道此事后,对潘炎说道:“哪有身为大臣,连京尹想要见面都要送给守门人三百匹细绢的道理!官场的可怕与身居高位的危险由此可...
于令仪诲人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结论:于令仪,一个曹州的普通商人,以其宽容和智慧改变了他人的命运,成为当地乡里称赞的善士。他的故事在《于令仪诲人》这篇文言文中被记载,展现了一位平凡人如何通过理解和同情来感化他人,甚至将小偷导向正途。改写后:在曹州,有个名叫于令仪的商人,以其宽厚的品格和慷慨的心赢得了众人的敬重。尽管...
初二语文—— 翻译文言文《张元饲弃狗》和《子产论政宽猛》
张元收养了一条被人遗弃的狗。狗在田间惊惶不安地走着。张元看到后,立刻将狗收养。他的叔父对此很生气,认为狗没什么用。张元恳求叔父不要丢弃狗,解释说狗是有生命的,不能忽视它的生命。如果狗自然地出生并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但现在狗被人遗弃,这是违背道义的。如果不收养它,就是缺乏仁慈之心...
善忘者文言文翻译
以上这些,讲的是有关进行教学的方法。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如有疑问 请在线交谈 祝你新年快乐 心想事成 O(∩_∩)O 2. 善呼者文言文翻译 原文: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