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

作者&投稿:种弯 2025-05-21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有步步为营、负薪救火、毛遂自荐等。

1、步步为营。

三国时,黄忠和严颜攻占太阳山后,黄忠又带领人马向定军山进军。来到定军山,黄忠多次去挑战,定军山的守将夏侯渊就是不出来应战。因为那里地形相当复杂,也离开不清楚敌人的详细情况,黄忠只好安营扎寨住下来。

这时,曹操命令夏侯渊主动出击,并写信告诫,一要刚柔结合,二要有勇有谋。夏侯渊反复琢磨,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他让夏侯尚去引诱黄忠,自己乘机大伏击。结果,黄忠手下的将军陈式果然上了当,被夏侯渊活捉。黄忠很着急,采纳法正的意见,大军队的所有钱物都赐给全军将士,将士们一时间斗志昂扬,决心死战到底。

当天,军队就启程了。每行走一段路程就设下一道营垒,然后又继续向前推进。黄忠行军谨慎,防备又严密。夏侯渊不听张颌劝阻,轻率出击,不仅吃了败战,还伤了部将夏侯尚。黄忠的军队顺利推进到定军山下,夺取了定军山对面的高山。

2、负薪救火。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厘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

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的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3、毛遂自荐。

在战国的时候,有权有钱的人很喜欢供养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强自己的势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见的时候,就让他们策划谋略,替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人被称做食客,也叫门下客。赵国的宰相平原君势力庞大,家中养了几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没有什么别的贡献,平原君虽然觉得很奇怪,却也没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

后来,赵国的国都邯郸被秦军包围,情势非常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劝说楚王和赵国合作,共同出兵对抗秦国。平原君回家后,准备从食客中选出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选来选去只有十九人合格,还差一个人。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如下:

1、草船借箭:源自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现在用来比喻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七擒七纵:诸葛亮出兵南方,把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了七次,放了七次,孟获心服,不再来攻。见《三国演义》。后用以比喻运用策略,有效地控制对方。擒:捉拿。纵:放。


3、三顾茅庐:也说三顾草庐。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4、初出茅庐:东汉末,诸葛亮在刘备的再三请求下,离开他在襄阳住的茅屋,去当刘备的军师。首战设奇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有“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之句(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后指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也比喻刚参加工作,还缺乏经验。为初出茅庐。也比喻刚参加工作,还缺乏经验。

5、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6、舌战群儒:本是写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只身前往东吴说服孙吴集团同心抗曹。现在用来表述以出色的辩才使众人折服。




你是否需要了解?

关于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主要有以下三个:三顾茅庐:故事概述:汉末时期,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亲自到隆中的草庐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未能见到诸葛亮,直到第三次,刘备冒着风雪,耐心等待诸葛亮醒来,才终于见到并与其交谈。成语含义:形容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或拜访有专长的贤人。望梅止渴:...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
桃园结义: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涿郡张飞庄后的桃花盛开的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个故事广为流传,梁启超在文章中便提到:"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论...

关于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成语故事
1、三顾茅庐: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

关于三国演义的四字成语故事
1. 三国演义四字成语故事50字 退避三舍:晋献公之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款待他,许诺如晋楚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后重耳重回晋国执政,晋国与楚国交战,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初出茅庐:诸葛亮答应刘备出山,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比喻刚步入社...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有步步为营、负薪救火、毛遂自荐等。1、步步为营。三国时,黄忠和严颜攻占太阳山后,黄忠又带领人马向定军山进军。来到定军山,黄忠多次去挑战,定军山的守将夏侯渊就是不出来应战。因为那里地形相当复杂,也离开不清楚敌人的详细情况,黄忠只好安营扎寨住下来。这时,曹操命令夏侯...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中蕴含着丰富的成语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人物的智谋与忠诚,也揭示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以下四个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让我们一一探索它们的奥秘:1. 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的盟誓,象征着深厚的兄弟情谊和对理想的坚定追求。这个故事影响了后世的结义传统,成为忠诚与义气的象征。2. ...

三国演义经典成语故事20个
三国演义经典成语故事20个如下: 1、梁上君子。 释源:《后汉书·陈蹇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蹇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说解:梁上君子,本指栖身陈蹇宅...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中成语故事有:妄自菲薄、智取陈仓、七擒七纵、六出祁山、舌战群儒、单刀赴会、得陇望蜀、负重致远、出言不逊、兵贵神速、吴下阿蒙、断头将军、车载斗量、势如破竹、老牛舐犊、如嚼鸡肋、坚壁清野、巢毁卵破、顾曲周郎、一身是胆、超群绝伦、七步之才、才占八斗、空城计、如鱼得水、髀肉...

三国志中的成语故事
三国志中的成语故事如下:1、草船借箭:源自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现在用来比喻运用智谋,...

带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三国演义)。
这个故事在《三国演义》中被广泛传颂,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它不仅展示了曹操的父亲为了儿子的未来所做的努力,还揭示了家庭内部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冲突。曹操的成长经历,成为了后世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素材。“家贼难防”这个成语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家庭矛盾,它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