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小常识:古人避讳字的八种方法

作者&投稿:束眨 2025-05-16

国学小常识:古人避讳字的八种方法

  掌握丰富的国学知识,不仅可以提升孩子们的国学知识素养,同时,还能让孩子们在这些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个人品质,下面,我给大家准备了趣味国学小常识,孩子们一起开始学习,了解下古人避讳字的八种方法吧。

   第一:用同义字或义近字代替。

  秦始皇名正,秦代避讳“正”,因此,用“端”代替“正”。比如,把“正月”改为“端月”;汉高祖名邦,汉代人便以“国”代替“邦”;古代叫邦家,汉代就叫国家,一直沿用到今天。东汉光武帝名秀,避讳“秀”字,于是把秀才改为茂才。

   第二: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

  司马迁的父亲名谈,司马迁《史记》作,在《赵世家》中就把张孟谈改成张孟同。清圣祖名玄烨,清代人便以“元”代替“玄”,以“煜”代替“烨”。

   第三:字缺笔画。

  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就把“世”缺笔写作“F”。

   第四:拆字。

  一个汉字是由几个部件组成的,为了不犯君主的讳,便只取字的某一部分以避开原字。五代晋君主是石敬瑭,姓敬的人便改姓文。

   第五:删字。

  有的人是双名,如果其中一字犯了讳,便把它删去变为单名。如南朝齐开国叫萧道成,一个叫萧道渊的.人便把名字里的“道”去掉,改为萧渊。

   第六:用形似字代替。

  五代后周君主名郭威,一个叫郭彦威的人就用“成”代替“威”,改名为郭彦成。

  第七:改读。

  孔子名丘,过去读书人把“丘”读成mou,实际上是用“某”的读音。

   第八:增加偏旁,构成新字

  比如,为了避孔子的讳,凡是“丘”作地名或姓氏,一律改为“邱”,读qi,以与孔子名讳区别。

  古人八大避讳用字,给你了什么启示呢?正是他们的这些讲究,让我们在古文阅读或者古文字画的欣赏中,有的地方看不懂。

;


你是否需要了解?

除夕贴福字,对下联?
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贴春联时间 民间有一种神话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

要了解三国要查什么资料
避讳的办法归纳起来有三种:一、因讳改字;二、空字;三、缺笔。由于避讳而更改人名、地名、官名等等,造成文献资料上一些混乱现象,需要参考一些专讲史讳的书籍以了解这方面的常识。 清刘长华编《历代名臣谥法汇考》(光绪刊本),雷廷寿编《清谥法考》(1924年铅印本),沈炳震编《廿一史四谱》(1936年商务国学基本...

历代人物谱集目
避讳的办法归纳起来有三种:一、因讳改字;二、空字;三、缺笔。由于避讳而更改人名、地名、官名等等,造成文献资料上一些混乱现象,需要参考一些专讲史讳的书籍以了解这方面的常识。清刘长华编《历代名臣谥法汇考》(光绪刊本),雷廷寿编《清谥法考》(1924年铅印本),沈炳震编《廿一史四谱》(1936年商务国学基本丛书...

李世民隐瞒了什么:真实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在唐朝的首都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