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宫姓的历史名人
北宫有这个姓,但是在百家姓里没有列入。
中国人的姓氏错综复杂,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何止百家姓,就是仅仅汉族也不止这个数,有据可查的姓氏可达1万个之多。《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入的姓氏多达11969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百家姓》以“百家”为名,实收单姓408个,复姓30个,共计438个。
由于姓氏本身还在不断发展变化,据专家估计,我国姓氏大约有18000个。
1、方大洪
郑成功部将,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的创始人之一,为洪门“前五祖(少林五祖)”之一。五祖在全国分“天地会”、“三合会”、“袍哥"、“哥老会”、“小刀会”。
方大洪为“三合会”创始人。清朝初期,朝廷“火烧北少林”后,胡德帝、李式开、马超兴、方大洪、蔡德忠五人逃到福建借南少林掩护,秘密开“反清复明”展活动,称为少林五祖。.
2、方志敏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原名远镇,乳名正鹄,号慧生。江西上饶市弋阳漆工镇湖塘村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
3、方雷
是方氏的始祖。本姓姜,字天震,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的八世孙楡罔之长子。《书洪范》说:“雷于天地为长子”。《春秋合谶图》说:“轩辕氏主雷雨之神。”他是黄帝之后嫘祖的父亲,原居雷泽(今濮阳和山东菏泽一带)。
因“佐黄帝(伐蚩尤)有功,封方山”,叫方雷。他的后裔以山为姓曰方;另一部分以方雷的名字“雷”为姓曰雷;到南宋时,在江南的方殷符的第五子方廷英之长子方以平改为邝姓。这就叫“方、雷、邝三姓同源,皆来自方雷。”
4、方腊
方腊(约1076-1121)北宋末年浙江农民起义首领,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人,一说原籍歙县(今安徽歙县)。
雇工出身(一说家有漆园)。方腊因不堪花石纲之扰,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秋,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说,组织群众,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
周边各地纷起响应,人数扩大到几十万,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及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东南震动。
起义军计划划江而守,渐图进取,十年内推翻宋王朝。宋徽宗命童贯为宣抚使率军十五万镇压,起义军战斗失利。宣和三年(1121年)夏,方腊率余部退守睦州青溪帮源洞和梓桐洞,后被叛徒告密,受伤被俘,同年秋被杀。
5、方浚颐
方浚颐 (1815-1888),字饮苕,号子箴,又号梦园,安徽定远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考取进士。同治八年(1869年)授两淮盐运使。曾国藩督两江时,学士袁保恒主张增加盐价,方浚颐坚决反对。
历任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各道御史,两广盐运使兼署广东布政使、四川按察史等职。后退出政界,到扬州开设淮南书局。广揽四方贤士,校刊群籍,重修平山堂。著有《二知轩诗文集》、《忍斋诗文集》、《古香凹词》等著作,流传后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方姓
西晋末年人物,性格悍勇冲动。任职西凉督护,直属于西凉刺史张轨。307年,刘渊起兵杀奔洛阳,青州叛军王弥已攻至洛阳津阳门。晋廷震惊,满朝文武纷纷逃难。北宫纯受上司张轨命令救洛阳,恰逢匈奴兵至,入城见过司徒王衍,命与东海司马王斌率军出击,北宫纯原为前驱,便命令其只近千人的西凉卫队至洛阳城门列阵抗敌。面对10余万敌军骑兵,西凉卫队依托护城河,夹门而阵展开了阵型。冲到城门附近的叛军骑兵乱箭齐发,但无法穿透西凉卫队的盾牌和重铠。两军接触後,西凉军团依靠其重步兵武器和盾甲的优势,大败叛军。王弥军溃败逃走。后投刘渊。次年,刘渊称帝,刘聪帅兵再次南进,大败东海王司马越,再次抵达洛阳城关。张轨派北宫纯入援洛阳。北宫纯率西凉军夜袭匈奴大营,刘聪部下征虏将军呼延颢被北宫纯击杀,匈奴指挥司空呼延翼于乱军中踩死,西凉军获胜,由于其他各路勤王军的陆续到达,刘聪被迫退军。两次以绝少胜多的经历让世间传唱歌谣:“凉州大马,横行天下。”而如此猛将却未能全始全终,不久竟投降匈奴汉国,原因不明。
你是否需要了解?
北宫姓历史名人
孟子强调以当前重要工作为先,以及对亲人和贤者的仁爱,教导北宫锜以尧舜之志为榜样。西汉孝文帝时期,北宫伯子作为得宠宦官,凭借其忠厚和待人友善获得恩宠。他与邓通(士人得宠者)和赵同(以观星术得宠,常伴随文帝出行)一同受宠,其中北宫伯子的得宠之道在于他的谦恭与关爱他人。
北宫姓的历史名人
任职西凉督护,直属于西凉刺史张轨。307年,刘渊起兵杀奔洛阳,青州叛军王弥已攻至洛阳津阳门。晋廷震惊,满朝文武纷纷逃难。北宫纯受上司张轨命令救洛阳,恰逢匈奴兵至,入城见过司徒王衍,命与东海司马王斌率军出击,北宫纯原为前驱,便命令其只近千人的西凉卫队至洛阳城门列阵抗敌。面对10余万敌军骑...
有没有复姓北宫的人?晋朝将军北宫纯是什么民族?
北宫纯直属于西凉刺史张轨,可能和他一样是乌氏人,也可能是汉人。
北宫姓姓氏渊源
北宫姓的渊源可追溯至姬姓,其源头与春秋时期的卫国有关。卫国的建立者是周文王姬畅的第九子姬封康叔,他在周武王姬发和周成王姬诵的封赏下,分别在康(今河南禹县)和卫地(今河南淇县)建立了基业。卫康叔的后代卫成公姬郑,他的曾孙姬括在卫国担任上卿,因在京都的北宫居住而得名北宫氏。姬括成...
北宫姓的姓氏渊源
到了春秋时期,卫国君主卫成公姬郑有个曾孙叫姬括,世袭为卫国的上卿,他所居之处在京都的北宫,因此有别名号为北宫氏。其后裔子孙便以先祖居地名称为姓氏,称北宫氏。后省文简改分别称北氏、宫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北宫氏正宗。北宫氏族人以及分衍的北氏、宫氏皆尊奉姬括为得姓始祖。
自古以来,我国有很多复姓家族,东方家族,西门家族,南宫家族...北...
(缺)北宫姓是以居住地的方位命姓氏。北宫氏、东宫氏、西门氏、北门氏、南门氏,都是以居住地的地理方位命姓氏。同样,东郭、南郭、西郭、北郭四个复姓的产生也是由于四家居于城郭四方的缘故。三、历史名人 北宫喜:春秋时卫灵公因卫国发生变乱而逃亡到邻近的诸侯国,北宫喜与析朱鉏帮助他平乱...
北宫姓氏现在还有后人吗
北宫姓氏现在还有后人,但姓北宫的确实不多。北宫姓,未被列入旧百家姓的姓氏。得姓始祖有北宫括(姬括),北宫子(北宫文子)。 姬姓北宫氏以及分衍的北氏,宫氏族人皆尊奉姬括为得姓始祖。
中国古代复姓有很多,像东方、南宫、西门,那北面一个叫什么?
后大多省文简改分称北氏、宫氏,亦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括氏,皆世代相传至今,其北宫氏史称正宗。而北堂氏,实为北宫氏所改,或因字误所致,或因秦朝晚期秦二世嬴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年)灭卫国时避难所致,其后代子孙自以为氏,世代相传至今,仍尊奉北宫括(姬括)为得姓始祖。
北宫的历史来源
谈到“北宫”名称的来历,还要从荣恪郡王绵亿(1764—1815)说起。荣恪郡王,名绵亿,字镜轩,号南韵斋。是清高宗乾隆帝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1741-1766)的第五子。永琪年仅二十六岁时便病逝在宫中,绵亿便成为荣亲王的世子了。绵亿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二十岁时,封为多罗贝勒,分府出宫后,...
历史上的复姓名人 快!快!快!
北宫伯子和达奚武两位则凭借不同的忠诚与智勇,在皇室中崭露头角,屡立战功,成为封疆大吏。独孤家族的人物,如豆卢革、独孤楷、独孤盛等,凭借家族背景和个人才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担任要职,展现出他们的忠诚与才智。独孤及和独孤信是两位有着文人风范与军事才能的名士,他们的事迹被后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