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与资治通鉴,哪个更早?两个人作者属于亲戚吗?像孙武是孙膑的祖先一样 历史文学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2、表现形式不同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性,因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文学性的奥秘。历史是一种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学奥秘,绝不会因为作家个人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发生变化。人们常说:“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文学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做梦,就是作家通过虚构来营造一种梦境。另一个作用则恰好相反,不做梦,而是在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事实之后,用文学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事实。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的就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这恰好也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价值观的彼此对立和历史事实的全然不同
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三国志》里面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书,它的历史学价值可以与《三国志》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历史与文学既有联系,又各有千秋。历史注重于实际,记录过去发生的事情;文学则更注重于素养,有更高的观赏价值。
《史记》更早,两书作者没有关系1、《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2、《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史记》更早。《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成书时间: 《史记》为西汉,作者司马迁,《资治通鉴》为北宋,作者司马光.
二体例:《史记》是纪传体史书,而《资治通鉴》则是编年体史书.《编年体与纪传体最大的区别是纪传体根据人物记载历史,而编年体则是根据时间来记载历史.
三他们所记载的时间也各有所不同,《史记》包含了三皇五帝一直到汉武帝,而《资治通鉴》则是从战国到五代,他们所截取的时间都很大不同.
你是否需要了解?
史记与资治通鉴,哪个更早?两个人作者属于亲戚吗?像孙武是孙膑的祖先一...
《史记》更早,两书作者没有关系 1、《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
你觉得《史记》和《资治通鉴》哪一部作品更伟大?
2、作者不同。《史记》是个人著作,作者是西汉司马迁。《资治通鉴》是国家编写的书籍,总编是北宋丞相司马光。3、《史记》为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由皇帝宸断的,而《资治通鉴》不属于。4、写作手法不同,《史记》是一句今文尚书而写,《资治通鉴》则是以古文尚书而写。5、著作内容不同:《史记》...
《资治通鉴》和《史记》经常被搞混,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
1、作者不同,《史记》是司马迁所著,《资质通鉴》是司马光所著2、记录的时间不同,前者是从三皇五帝到西汉,后者从东周到五代后周3、记载体裁不同,《史记》为纪传体,《资治通鉴》为编年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上仓之剑 2021-11-12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
史记、汉书、左传、资治通鉴、国语、战国策的成书年代?
史记:西汉 汉书:东汉 左传:春秋末期-战国初期 资治通鉴:北宋时期 国语:春秋末期-战国初期,但应该晚于左传 战国策:西汉后期 所以顺序是:左传、国语、史记、战国策、汉书、资治通鉴。回答完毕,希望对你有帮助。
司马迁《史记》和司马光《资治通鉴》两个比较怎么样?
我觉得《资治通鉴》较好,里面有很多计谋,看得多了对自己生活智慧肯定有用,司马迁《史记》相比较较为注重写实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分享 复制链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5044108\/answer\/187181953 新浪微博 微信扫一扫 举报 收起 PS冰封 2008-05-27 · TA获得超...
《史记》和《资治通鉴》都是有名的史书传记,哪部的可信度更高?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总结了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也是一本著作。两本书的类型不同,司马迁在编写《史记》的时候加入了自己的感情色彩,对于他看好的人自然编写的也要好,因为他性格直率,所以《史记》更加有感情色彩,《资治通鉴》更加偏向于政治化,所以两个人都很厉害,没有可比性。
史记两司马?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蕴含了他对人性、道德、政治等多方面的深刻思考,为后世提供了一面镜子,反思人与社会的关系。而王安石组织编纂的《资治通鉴》,则以政治智慧为出发点,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与解读,为后世政治决策提供借鉴。综上所述,司马迁与王安石,两位历史巨匠,以《史记》与《...
《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作者分别是谁?分别记录了哪个时期到哪个时期...
史记是司马迁写的,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约3000年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史记》与《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分别成书于什么时候?体例分别是怎 ...
1、《史记》司马迁著 ;成书于西汉武帝时期(公元前2世纪);体例: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写; 成书于北宋神宗时期; 体例:编年体通史。
《史记》和《资治通鉴》都是写史的,我该从哪本入手?为什么呢?
两书的异同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不同点:一是作者及成书的时间不同:《史记》是司马迁在西汉时期完成的,而《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在北宋时期主编的。二是内容和体裁不同:《史记》是纪传体通史。 以人物为中心,记述重大的历史事件。《史记》原名《太名公书》,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它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