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严师而成才的例子 关于逆境成才的反面事例

作者&投稿:运耍 2025-05-13
严师未必出高徒的例子

张逸麟一封血书,范斌几乎砸了饭碗.有人说范斌没错,他只是严了一点,严师出高徒嘛,现在不被范斌骂,将来要被千千万万的球迷骂.范斌和男篮国青球员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现在并没有曝光,但显然范斌越过了底线.哪怕是家长视孩子如珍宝的现在,在尊师重教的中国,学生的忍耐力依然不容忽视,除非是一些不可触碰的红线,比如人格、尊严,如果这些也能忍耐,那只能用麻木来解释.严师没有错,但要看怎么严.严师必定出高徒吗?历史无数次证明:纯属扯淡.灭绝师太够严了吧?峨眉高徒很多,其中心理变态的也不少,因为有一种痛苦叫压抑;张居正够严了吧?可在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成了华夏帝王史上最懒最贪的皇帝之一,因为有一种情绪叫叛逆.除了绝世武功和帝王之术外,对于人而言,更重要的是生活.为人师者,除了授业,更要育人,这也是中国人一提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孔圣人.至于范斌,他了解那些球员的生活吗?他知道孩子们最感兴趣,最流行的元素吗?也许他根本不需要知道,在中国的体育体制下,这些并不重要,成绩才是决定一切的要素.而在功利至上的中国体校集训制里,范斌只是一个缩影,血书也只是一个特例,如果血书每次都有用,也许早就血流成河了.篮协拿下了范斌,这并没有解决问题,因为继任者也许并不知道怎么去带这些孩子.继续严吧,没准又是一封血书,不严吧,成绩如何交代?但有一点,作为教练,至少要了解学生,甚至融入他们的生活,古来良师者,多为益友.许多中国冠军在勇夺金牌后,常常含泪诉说成功历程中那些异于常人的委屈、痛苦,这是中国体育特色的非正常现象.因为我们至少可以找到更人性化的成功之路.但愿这是中国体坛的最后一封血书,如果运动员的成功史等同于血泪史,那实在是一种悲哀.

古代严师出高徒的例子:
1、褚遂良学师
虞世南是初唐时的大书法家,褚遂良拜虞世南为师学书法。有名师指点,褚遂良进步很快,有不少人吹捧他。他问虞世南:“我的字能否与智永前辈相比?”虞世南说:“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你比不上他”,褚遂良深受教益,回去后埋头苦练书法,终于成为初唐著名的书法家。

2、王羲之教子
东晋著名的书圣王羲之,他的书法堪称我国历史上的一绝,他调教出的徒弟,也就是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我国历史上也颇有盛名。王献之生性好强,才智过人,因此在父亲的教导下,勤练书法,即使是冰冻三尺,也不间断,直至写完了二十缸墨水,才真正学好书法,以此名扬天下。

3、鬼谷子教徒
春秋时期著名的隐士,博学多才、但是对徒弟却要求甚严。名噪天下的《孙膑兵法》的作者孙膑便出自他的门下。他的另一个弟子庞涓却阴险毒辣,由于妒贤嫉才而陷害孙膑致残。虽后被孙膑计杀,但仍青史留名。

扩展资料:
严师出高徒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就像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法:
严师能够在合作研究中发挥弟子的优点和长处,常把弟子的功能模型,引导到本身力量通常不可能达到的水平。“就像一个网球新手和网球冠军进行比赛时的情况那样你好像打出了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发球。他从你那里听取了某些重要事项的报告后,十分钟后就导出了答案。”
严师出高徒。是自己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魅力四射的人格,一丝不拘的严格要求。所谓严师出高徒强调的是教师自身的智力、功底、修养、水平、品德等方面总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教师的内功与学生学习活动相结合,外化为学生进步超群卓绝,造就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学生。
“严师出高徒”要有多方面的缘由。师傅自己有渊博的学识及出色的办事能力,这是先决条件,必须重视因材施教,要有独具一格的教学经验,还要有很好的处世金针,此其一。
徒弟本身要有很好的身体素质,这是学好本领的基本保障,要有锲而不舍、积极进取的精神,还要有一定的天赋,此其二。第三是严格要求。这三方面紧密相联,缺一不可。

世界名人自学成才十例 希望能帮到您~(*^__^*)
恩格斯(1820-1895)
  
  马克思主义的创造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恩格斯的父亲是纺织厂主,1837年,恩格斯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被父亲逼迫去经商。他只读过中学,但善于利用时间,卓有成效地学习,二十一岁时发表论文,批判同时代著名的哲学家谢林。他系统地攻读和钻研了人类所提供的广博渊深的知识,几乎涉及和研究了所有的科学部门,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甚至解决了自然科学的一些领域里的难题,成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哲学家、经济学家、军事家、语言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
  
  
  齐奥尔科夫斯基(1857-1935)
  
  俄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液体燃料火箭的创始者。十四岁开始自修文学和自然科学。1880年起在卡鲁格省巴罗夫县学校里当数学教员,一面继续自修,研究天文学、生物学和化学,并且特别努力研究航空科学。1895年,他发表了人造卫星的图样,提出以人造卫星为宇宙航行的中途基地向月球和其他星球发射火箭的主张,并科学地论证了借助火箭实现宇宙飞行的可能性。1903年,他发表的重要著作《以喷气装置探测宇宙空间》,解决了关于火箭在太空中不受地心引力与介质阻力的影响而运动的问题,并创立了计算火箭速度的著名公式。
  
  
  米丘林(1855-1935)
  
  苏联著名生物学家。十六岁时,还没有读完中学,就被生活所迫,到车站做职员。二十岁时从事园艺研究工作,致力于果木移接的试验。他发现果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可以改变品质,并产生新的品种,因此可以使热带果木在寒带生长。他先后创造了三百多种优良的植物品种。他创造性地发展了达尔文主义,把生物学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米丘林生物学。
  
  
  比埃尔•居里(1859-1906)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他没有正式进过学校,由于努力自修,十八岁时便考得了巴黎大学的硕士学位,十九岁任巴黎大学助教。1889-1891年,发明了在化学分析的应用上很宝贵的“居里天平”,1895年发现了磁性和温度的关系,即有名的“居里定律”。在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的化合物具有放射性的基础上,居里夫妇继续研究,终于在1898年七月发现了钋,同年十二月发现了镭,从而他们和贝克勒尔共同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金。居里夫妇的科学成果,特别是镭的发现,为人类带来了幸福。由于镭的发现,开始了镭锭治疗肿瘤,进一步又发现了镭能够自发地产生热量,从而揭开了原子能的秘密。1904年,居里被任命为巴黎大学教授,次年又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易卜生(1828-1906)
  
  近代欧洲伟大的剧作家之一。幼年因家庭破产,做过药房学徒,经刻苦自修,到二十岁从事创作活动。因写剧本讽刺当时社会,遭到攻击,1864年离开祖国,在国外流浪了二十七年至1891年才回国。易卜生写了二十二个剧本,以《社会栋梁》、《傀儡家庭》、《群鬼》、《国民公敌》等最为著名。
  
  爱迪生(1847-1931)
  
  美国大发明家。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六岁时就参加田野劳动,只在小学里读过三个月书,因成绩不好退学。他自小对实验特别喜欢。因生活所迫,十二岁时开始在火车上实报,十五岁后就在各城市里当电报员。业余不断研究实验,1879年,他改进制造了碳丝白热电灯。他在五十多年的辛勤劳动中,一共发明了大小一千五百多种东西,著名的有电报自动记录器、扩音器、活动电影机、留声机等,对科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富兰克林(1706-1790)
  
  十八世纪美国杰出的科学家,避雷针的发明者。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商人家里,自小没有正式读过书。他除了在电学方面有突出贡献之外,在热学、光学、气象、地质、海洋、声学和太阳黑子方面也有研究、贡献和发明。他的著作和发明具有一个共同的特色:确信科学应该用以改善人类生活,增进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和控制。富兰克林著作甚丰,最有名的是他的自传。他是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莎士比亚(1564-1616)
  
  诞生于英国一个内地城镇艾冯河畔斯特拉福。他父亲原是个富裕的小商人,经营玉米、肉类、皮革等买卖,后来因亏本负债,境况日下,莎士比亚在青少年时代没有受过什么系统的教育。他曾经在镇上的文法学校念过书,学了一点皮毛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此后他到了伦敦,先在某家剧团里干些杂活,后来参加演出,颇显才华。最后,他自己拿起笔写剧本。那些所谓“文学才子”们根本看不起这位从演员出身的剧作家,说他是“新抖起来的乌鸦”。而莎士比亚并不气馁,更加发奋,大约在他二十八岁左右,就已经取得文学创作的成功了。他几乎每年都要出一两本杰作,目前出版的他的全集中,共有三十八个剧本。作者的这种百科全书般的知识,是怎么得来的呢?这主要是他具有丰富的生活实践和勤于学习马罗等前辈戏剧大师们的技巧以及当时的客观条件,终于使他成为人类文艺史上的一座高峰。
  
  诺贝尔(1833-1896)
  
  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机械师墨纽•诺贝尔家里。诺贝尔八岁才上小学,只读了两年书便辍学了,在家靠一个家庭教师辅导数理化,此外就是跟着父亲在工厂里做些零星活儿。到十七岁那年(1850年),诺贝尔便以工程师名义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在名声显赫的艾利逊工程师的工场里实习。他勤奋学习,刻苦自修,学到了许多新知识。经过种种艰难曲折,他终于在1887年制成了无烟火药,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国防方面。随后,他研究引燃炸药的信管,又制成了一触即发的汞雷酸盐导火管,即常说的雷管。诺贝尔一生献身科学,孜孜不倦,为了集中精力搞发明,他没有结过婚,过着独身生活。一生共取得三百五十五项发明制造的专利权。
  
  罗丹(1840-1917)
  
  法国现实主义大雕刻家。他生于巴黎一个小职员家中。幼时非常喜欢绘画,曾因专心绘画而荒废别的功课,被普通小学开除。十七岁时投考高等美术专门学校,两次未考中。后来他受雇于雕刻家做助手,经过长期的苦学自修,终成为一大家。他的作品以形态逼真、描摩生动著名,其代表作品有《雨果半身像》、《思想者》、《黄铜时代的人》、《夏娃》等。

阅读全文(924) | 回复(7) | 引用通告(0) | 鲜花(今0 昨0 周1 共1 ) | 编辑

自学成才的名人本杰明•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1790.4)是美国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卓越的科学家,是美国18世纪时名列华盛顿之后的最著名的人物。
为逃避宗教迫害,其父乔赛亚.富兰克林于1682年携全家来到了美洲,以制造和贩卖肥皂、蜡烛为生,然而仍不易应付有众多人口的家庭的开支。由于家境贫寒,富兰克林只上了两年学便中止学业,去父亲的作坊打工以帮助家用。12岁那年到其异母同父的兄长处学习印刷,充当学徒。尽管如此,他不忘挤出一切工余时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使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16岁时,就以笔名“女沉默者”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对当局进行评论而引起轰动;1723年,因与其兄意见不和只身来到费城,从此踏上艰巨而又漫长的个人奋斗的人生之路,当时他仅是一个刚满17岁的少年。
在迈上独立生活之路的当初,富兰克林日夜为生计奔波,苦苦挣扎。可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他还不忘在各种知识领域里进行探索、思谋改革,诸如他改进了冬季的取暖炉、发明了远近两用眼镜,又在前人发明的基础上对电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验,作出接近现在的对电的性质及概念的解释,可以说,他对电学理论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1752年,经多次试验,他又发明了避雷针,从而避免了更多的生命财产的损失。
本杰明•富兰克林热心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因此深受广大居民的热情赞扬和尊崇;又由于他在外交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使他得以多次代表北美殖民地地区,去英国和法国等地进行外交活动。在他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成功地寻求到军事、财政等各方面的援助;他还代表英国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王的大臣独立进行有关殖民地自治的辩论,还参加了《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
纵观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生,无论是在政治活动的舞台上,还是在科学研究的领域里。他的发展成长、成名之路可以说完全是一条个人勤奋、自学成才之路。他的刻苦,他的勤奋,他的孜孜不倦不断探索的精神,他的不屈不挠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劲头,对于我们广大读者来说,无疑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的。


你是否需要了解?

看似不实迹最后变成现实例子有什么
一、达芬奇画出的鸡蛋不是一次次乱涂鸦,在他很失败时,他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练习,耐得寂寞,坚持得住,审视自己的不足,苦练基本功,最后才成为赫赫有名的画家。二、越王勾践在遭到失败后并没有心灰意冷,他明白成功不会是一蹴而就,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作风,于是才有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

中国名人的清贫故事有哪些?
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于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于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4、欧阳修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 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

有哪些名人是靠勤奋取得成功的
那里,老和尚晚上是不会去的,极安静,没有干扰。深夜,他来到佛殿,只见长明灯在微风中摇荡,微弱的光照在佛像上,显得阴森可怖;但是强烈的求和欲使他壮大了胆子,爬到佛像的膝上,凑着长明灯读他喜爱的书。他专心致志,很快就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从此以后,佛殿的长明灯下,天天有个孩子在凝神苦读...

有哪些励志方可成才的例子
邓艾少有大志,经常在所到之处指点用兵的方略,最后终于成了一代英雄,在魏国灭蜀战争中立下头功。刘备小时候常常在自己家的一棵大桑树,大桑树亭亭如盖,刘备就对身边的小伙伴说:有朝一日我终会坐上羽葆车盖,结果建立蜀国,成就一代霸业。诸葛亮隐居卧龙岗,常常自比管仲乐毅,当时人都笑话他,但...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什么意思 有什么故事?
”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教不严师之惰是说教师应该怎么做
"教不严,师之惰"指教育学生没有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失职了。一个人的成才与否除了与父母关系重大外,与授业恩师的关系也非常重要.严师出高徒,这句古话强调了外因的的作用.老师越是对学生要求严格,学生就越出色.不管是学习还是练功都需要持之以恒,勤学苦练的精神,多数人自控力不多,只好...

高二作文800字孔子
在他的眼中,没有贵与贱,没有富与贫,有的只是老者,少者和朋友。己欲立而立人,系己欲达而达人,在孔子眼中,所谓的"仁人"即是成就自我,帮助他人,取得成功的人。孔子这宽阔博大的心胸,令世人为之敬佩。 严师如他 孔子是中国古代 文化 的象征,是私学的创始人,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给教育事业的...

求 不在父母棍棒教育下靠自己学习成才的名人 越多越好 好的加分
http:\/\/baike.baidu.com\/view\/3860213.htm 质疑1 :是否在倡导“奴性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朱强:萧百佑用“打”的体罚方式,让孩子懂得服从。本质上是用暴力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用这样的方式培养的孩子,只会成为唯唯诺诺,没有独立思想的人。“狼爸”培养出来的很可能是“羊子”、“羊女...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是什么意思?
贤 人志士都是因为有好的家教,而邪恶之徒、恶棍地痞,都是因为父母家教不好而 致。“教不严,师之惰”,一个人成才与否除了与父母关系重大外,与授业恩师的关系,也非常重要。严师出高徒。老师越是对学生要求严格,学生就越出色。不管是学习还是练功都需要持之以恒,勤学苦 练的精神,多数人自控力...

关于古人苦读成才的文言文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3.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古代人苦读成才的例子 悬梁 晋时孙敬,读书夜深,常恐盹倦,乃以绳系头髻悬于梁上,若昏沉眼闭,头欲坠,索必扯醒, 以防困睡。 刺股 战国苏秦,因求仕于秦,不遇而归,为骨肉所贱,乃将太公《...